一、办学宗旨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释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作为云南首家技师学院,学院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力量。
二、校训
德融四海,技行天下
释义:
“德”:取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德”包含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技”:“技”指技术、技艺、技能。
“德融四海,技行天下”:人生最高境界是立德,实现道德理想,而个人发展要靠“精技”。学院将“德”“技”纳入校训,就是告诫师生,要立德、修德,心胸开阔,要重视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精通技术、精究技艺、精锻技能,融合百家之所长,“德、技”双高,方能立足天地之间,成就辉煌人生。
三、管理体制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释义: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发〔1990〕12号)精神,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四、学校精神
崇德尚技、追求卓越
释义:
“崇德”:语出老子《道德经》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尚书·周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礼记·王制》“上贤以崇德”。“崇”是推崇提倡之意,“德”指道德、德行。“崇德”指崇尚有德之人、推崇高尚的德行。“崇德”既是为人之本,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所在。
“尚技”:就是崇尚技能。“尚”为尊崇。“技”为技术、技艺、技能。尚技即主张学生尊崇技能,掌握精湛技能。
“崇德尚技、追求卓越”既是学院60年发展积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又是师生共同努力,长期形成的稳定而共同追求的理想和信念;既要求我们信念执着,意志坚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又要求我们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以求强盛。倡导师生向品德高尚之人学习,热爱自身专业和技术,敢为人先,不断创新突破。
五、办学目标
建设成为云南技工教育的“领头院、示范院、标杆院”,全国一流技工院校。
释义:
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寄予学院厚望。作为云南首家技师学院,从1961年建校以来,一路披荆斩棘、敢想敢干,学院有信心有能力在未来建设成为云南技工教育的“领头院、示范院、标杆院”,建成全国一流技工院校。
六、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一体
释义: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做到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院将继续发挥办学60年以来探索出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七、办学层次
高级工、预备技师和技师、高级技师
释义:
学院培养层次为高级工、预备技师和技师、高级技师,主动融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服务云南“五网建设”和“八大产业”,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个定位”目标而不懈奋斗。
八、人才培养体系
品德铸魂、技能立身、体美添彩、劳动塑形
释义: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将品德作为首要培养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技能充实头脑、磨炼毅力,将体育美育作为特长培养,通过劳动教育和技能实践塑造个人形象魅力。
九、教学方式
一体化、项目化、模拟化、竞赛化、情景式、参与式、体验式
释义:
一体化:即教、学、做三位一体。使用知识 技能的一体化教材,讲师 技师的一体化教师,多媒体 实训台的一体化教室,教材、教师、教室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
项目化:即任务驱动 角色扮演的教学。把教学内容按理实一体的方式设计为模块式或阶段式项目;每个项目按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方式设定任务;每个项目按分工协作的需要让学生扮演工作中的不同角色;每个知识和技能点都成为可以量化检测的方式方法和标准。
模拟化:即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教学。环境模拟:模拟工厂、车间、岗位以及办公室、实训室的环境和氛围;过程模拟:模拟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经营程序等各个环节的情形;功能模拟:模拟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功能,并保证技术参数上的一致性;控制模拟:模拟机械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并能进行操作控制。
竞赛化:以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组织教学。专业设置:参照世界技能大赛、国家技能大赛的赛项设置专业;教学实施:根据世界技能大赛、国家技能大赛的标准和规则实施教学;竞赛布局:所有专业设定月赛、季赛、学期赛和年度赛,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技能大赛,并进行评定。
情景式:策划与布局,让学生进入情景与角色,演绎课堂“话剧”。
参与式:策划与设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和各个环节。
体验式:策划与组织,让学生感受教学内容的理与情、知与行。
十、师生愿景
友爱和谐、共同成长
释义:
“友爱”:是指没有民族、性别和年龄等差别的限制,彼此以“朋友”“伙伴”“同学”相称,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帮助,在交际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亲切情感。
“和谐”:语出《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汉郑玄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意思是和睦相处、配合得当。
学院希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信任、相互帮助,和睦相处,营造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达到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
十一、校徽
释义:
(图案描述)整体呈圆形,由外圆、学院中英文名称及内核三部分构成。主图形上部为工具扳手,下部为托起的双手。校徽寓意:一是“工业扳手”。扳手是工业文明的典型符号,意味着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为产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象征着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为第二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责主业。二是托举的“双手”,意指全院师生形成强大合力,矢志不渝,拼搏创新,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党和国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大写字母“y”。“y”既是“云南”的拼音首字母,也是学院校名拼音的首字母,以此表达学院扎根云岭大地办教育,是云南首家技师学院,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校徽图案主色调为深蓝色。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巍峨的群山与浩瀚的苍穹,也代表着学院师生宽广豁达的胸襟,代表着师生员工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校徽图案结构简洁而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而呼之欲出,主图的“扳手”和“双手”图案充满动感,似乎即将破图而出,迎面飞驰于未来的金光大道,象征着满载希望奔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更表达了全体师生团结一心,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院校的美好企盼。
十二、校风
爱国奉献、厚实严谨、求真务实、团结友善
释义:
爱国:全体师生对祖国要持有热爱和忠诚的态度,表明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个人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不求回报。倡导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厚实:教师积极进取,拥有深厚扎实的学识和教学技能;学生踏踏实实,努力学习,为人忠厚实在,并拥有深厚扎实的技术功底。
严谨:语出欧阳修《尚书工部郎中欧阳公墓志铭》:“君讳载,字则之 ,性方直严谨”。希望学生治学严谨、办事可靠、思维缜密、严格要求自己。
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其认识论精神实质的精辟概括。求真,就是“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务实,是在规律性的指导下实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科学精神。
团结友善:是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团结是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思想和行动上一致。友善即尊重、宽容、礼让、关爱和互助。
作为党的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院核心精神理念,号召全体师生热爱祖国、乐于奉献,要求广大师生既要认认真真做事,不怕吃苦,踏实工作,又要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求真务实;既要形成具有共同信仰、一致行动的学院精神和工作合力,又要形成知荣辱、明礼仪、守法纪的良好行为习惯。
十三、教风
德高技精、育人不悔、授业不倦、示范引领
释义:
要求我们既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又要精通技术技能;既要注重学习学问,又要践行所学,德技并重。既要专心工作,爱校、爱岗、守业、乐业,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十年如一日地培养学生。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和作风,是教师精神风貌、行为风尚、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等要素的整体要求。
十四、学风
修德修技、勤学勤思、求善求真、动脑动手
释义:
修德修技:修德即修养品德,修技即崇尚技能锻炼。强调品德、才干和能力。
勤学勤思:勤学,即勤于学习,勇于探究。勤思,即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入书,思是出书。出入有道,学业方可有成”。要求学生既学又思,既思又学,从学中思,在思中学。
求善求真:求善是一种净化心灵,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状态;求真是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要求学生不断进步、积极探索,保持初心,追求真理。
动手动脑:学院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勤于动手、动脑体现了对学生读书方法的一般要求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独特要求。
学院始终将“德、技”放在培养学生的重要位置,要求学生品德高尚、技术技能精益求精,勤于思考、勤于学习,保持初心,追求卓越。
十五、校歌
《技能之巅》
释义:
一方面,学院位于安宁螳螂川畔,观音山之巅;另一方面,学院拥有金牌教练、银牌翻译,培养了金牌选手,站在了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展示了学院选手技能技术的水平。意在激励全体师生勤学苦练,勇于拼搏,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发挥学院办学60载“崇德尚技、追求卓越”的精神,勇争第一,为国争光、为校添彩。